
【希望之聲2022年5月27日】(希望之聲子涵採訪報導)2022年5月25日,綠能公司Power8 Tech(德巨新能源)在矽谷舉行新聞首發會,推出了他們的全球首創『電力膠囊』電力儲存方案,並進行了模型展示和講解。
(Power8 Tech共同創辦人戴志成博士接受本台記者採訪)
全球邁向2050淨零排放,再生能源發電受限自然環境。新聞會召集人、Power8 Tech共同創辦人戴志成博士表示,『電力膠囊』提供未來人類生活都需要的解決方案,『因為當綠能使用越多,缺電的危機會越大。所以我們通過儲電的方式來解決綠能可能斷電的問題』。如何有效解決再生能源儲電問題,Power8結合美中台工程師,研發打造全球首創的「電力膠囊」解決方案,已取得多項國際專利,透過有效率的電能儲存「削峰填谷」,弭平尖離峰的電力差距,有望實現100%再生能源和淨零碳排,並改變全球再生能源發展布局。

電網是全球最大的機器,在發展再生能源的同時,必須要有儲電裝置,方可以提供持續穩定的電,以保障電網穩定與安全。
為解決溫室效應、極端氣候等問題,全球128個國家宣示將達成「2050淨零」目標,淨零碳排不僅是環保議題,更攸關產業競爭力;
美國能源部2021年發布最新再生能源藍圖,計畫在 2050 年前將太陽能發電占比提升至 45%,承諾2030年排碳量較2005年減少50%,2035年前實現發電淨零碳排,2050年實現「碳中和」。
(Power8 Tech創辦人兼董事長丁廉君接受本台記者採訪)
美國一年用電超過3.7萬億度,中國用電超過7.8萬億度,台灣用電2700億度,人均用電量高居全球前三大,主因來自占據近60%的運輸與工業用電,Apple, Amazon, Google, Meta各大企業已宣示2030淨零碳排,積極要求國際供應鏈,並進行綠電採購、製程改善等措施,實現淨零碳排目標,意味著積極發展綠電已是刻不容緩。
根據美國 2020 DOE報告,Petro & Gas 79%, 再生能源佔 11%,中國燃煤佔60%,再生能源 21%,台灣燃煤天然氣占 87%、再生能源占 6.3%。要達到2035淨零碳排,挑戰十分嚴峻。
再生能源雖對環境友善,但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其不穩定性,受限於日照與風速等不可抗的自然環境,再生能源在夜間離峰時缺電,尖峰電力也造成無形浪費,因此設法有效率的「削峰填谷」、弭平電力差距,將是解決再生能源痛點的最大關鍵。



Power8 Tech 是全球第一家同時提供創能與儲能服務的再生能源公司,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創辦人兼董事長丁廉君致力研發電力膠囊產品,期盼實現100%綠電和淨零碳排,終極目標希望讓過度消耗的地球回歸原本面貌,「將藍色還給藍天,把綠色還給大地 」。
丁廉君表示,電力膠囊系統就是「將一個大型水庫的發電系統濃縮儲存在膠囊之中」,可彈性有效地「削峰填谷」,弭平發電峰谷的落差,協助電網做電力調整。當儲能存電時,將電廠『低谷時的電能』、風力轉化的能源、以及太陽能產生的電,用於Power8專利技術驅動水泵,將水壓入特殊設計的氣罐儲倉內,即完成儲能環節。
待『尖峰段需要用電』時,使用Power8專利技術將氣罐內的壓力釋放,進而推擠氣水混合罐內的水能出倉,推動水輪機轉動,轉化成電能,進而完成釋能環節。同時回收水資源,循環使用,形成封閉系統。做到真正的節能高效。且能夠透過模組化進行系統擴大、規模化發展;若配合餘熱回收與太陽能、風力發電系統,就可產生更高的發電效率,實現「100%的再生能源」、全天候的使用。
電力膠囊系統包含壓力罐、水渦輪發電機、空氣壓縮機、相關水泵工程等模組化設計,創辦人丁廉君指出,以一個100公尺乘以100公尺的一萬平方米基地計算,就可以放置5000個膠囊、儲存10萬度的電(100MWh),可提供1萬個家庭、約5萬人口,相當於一個小城市的日用電量。 電力膠囊可設置於地底下,完全不影響土地的開發與利用。

因成功研發電力膠囊系統,Power8 tech目前已取得相關專利,還有多項專利不斷申請中。丁廉君表示,其發電效率和400米的水庫發電系統相同,可達到75%的水準,有信心成為全球最好的儲能發電系統,Power8在矽谷起頭,引領全球再生能源發展布局帶來劃時代、革命性的影響,藉此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引領儲能創新發展。
創辦人丁廉君在2009年投資綠能LED,並於2013年投資太陽能,為台灣研究聚光太陽能熱發電的技術領航者之一,2018年開發低溫PCM相變材料,利用峰谷電價差,節省冷氣用電費用,已成功導入半導體大廠。近期成功研發的電力膠囊系統,則被視為最有潛力改變全球綠能發展布局的明星產品。
共同創辦人戴志成律師具有化學及法律雙博士,具多年國際多國科技合作經驗,與國際資本市場具有良好關係,曾任華美再生能源協會副會長,中國工程師學會(CIE)舊金山分會理事,並為研究二 氧化碳,綠色科技及再生能源的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