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指出,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仍然十分強筋,因此保持目前的經濟勢頭仍然是很有可能的。
在最近的勞工部報告中,政府部門發現有幾十萬個新增勞動力加入求職市場,這能夠彌補一些職場出現的短缺。行業表示,雖然一些人仍然處於積極求職的失業狀態,但是這可能昭示著美國勞工市場的復蘇。
耶倫對CNN說,長遠來看,如果通脹不受控,勞動力市場也無法長期穩定,她認爲,美國的經濟仍然有就業作爲非常強勁的驅動力,並不符合衰退的定義。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對希望之聲說,美國聯儲的立場是爲了對抗通脹不惜經濟硬著陸的代價,原因是歷史上已經有教訓。
“因為這個是一九八零年代初期那個大通脹時代的教訓,就是如果沒有徹底把通脹拉下來,而是讓通脹還維持在高位的話,那麼會出現通脹預期心理。大家都認為將來接下來都會有通脹的存在。於是工資跟商品定價只好扶搖直上,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我認為會有通膨,我就漲價,我漲價你漲價大家漲價了,結果果然有通脹,這個通脹就會沒完沒了。所以呢,一定不能讓高通膨持續一陣子。這個持續狀態本身會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不斷的就好像火一直在燒一樣,沒完沒了。”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認爲,經濟下行的趨勢是必然的,關鍵是怎麽定義這種情況是否嚴重。
“下滑我覺得是必然的。只是說什麼樣叫嚴重下滑,這個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定義。所謂的經濟衰退,是只要連續兩季那個經濟都下滑,就叫經濟衰退,對嗎?那我會認為說,事實上現在經濟衰退的風險是很大的了。”
他還表示,現在國際上存在很大的去全球化風險,這會改變企業的全球佈局。而且,市場在經濟下滑的時候,內需也會下降。
“一般方面經濟下滑的時候,人們會比較不太願意去消費,那內需市場會下降。那另外一方面是說,在世界各國範圍,許多國家的通脹比較嚴重,他們的人民也不太敢去消費。那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會影響到出口。”沈榮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