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政分析評論人士章天亮教授,在《天亮時分》【政論天下】節目裡做出了他的分析。
佩洛西訪台能否成行?
我們在21號做節目時談到佩洛西訪台這個計畫,當時拜登說,軍方認為這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拜登準備近期跟習近平通話,可能是想營造一點氣氛。但是拜登也說,他不知道佩洛西是怎麼想的。
拜登的對華表態其實是延續了川普時代的做法。大家知道,川普找到了一種跟獨裁者打交道的方法,就是在外交辭令上不吝溢美之詞,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手段可能會非常非常嚴厲,所以川普說自己跟習近平是”好朋友”,跟金正恩是”好朋友”,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看到,川普其實是沒有任何退卻的。
拜登現在聲稱美國要跟中共在氣候變遷問題上合作,大概也就是這樣一個套路。當然左派確實是很在意氣候變遷,但是這並不影響拜登在關稅問題上、在台海問題上、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對中共採取嚴厲的措施。
其實當時我們在分析拜登如何去削減對華關稅這個問題上已經提到過,拜登不太可能會大規模地削減對華關稅,他削減關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通脹,而實際上真正能夠造成美國通脹的相關產品,在川普時代就已經對某些產品不增收關稅了,所以我覺得,實際上在對華的3700億徵收關稅的清單上,拜登實際上的讓步大概只有不到3%的樣子。
美國的左派雖然在國內搞文化馬克思主義,但是它對於中共列寧式的政黨,在台海問題上、在關稅問題上、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其實還是相當嚴厲的。
我們上次分析時提到了一個觀點,佩洛西訪台其實是對民主黨有好處,因為民主黨經歷了阿富汗撤軍的失敗,通脹的高漲和南部邊境危機等等許多重創民主黨票倉的事件,民主黨需要一些外交上的強硬姿態來為中期選舉得一些分,因此佩洛西訪台,我當時說可能性超過70%。
如果中共不強硬,中共假裝沒看見,然後通過私底下運作,可能媒體也就沒有報導。那麼這種情況下,佩洛西取消或者推遲的可能性還大一點。但中共非常強硬地抗議,然後媒體又大聲地報導,佩洛西如果取消行程,就是對中共示弱,這也是民主黨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一個局面,也影響中期選舉。畢竟現在美國的主流民意都是非常反共的,所以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在即的時候,也非常在意共和黨方面的壓力。
美國前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正在臺灣訪問,他周四的時候說,不應該讓中共來決定美國官員的訪問行程。他說,中共對美國的角色有太多的發言權,恰恰是現在美中政策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美國應該做正確的事情,應該聽臺灣的聲音,因為臺灣希望佩洛西訪台。
所以這一次佩洛西訪台,《華盛頓郵報》做出了一個我們覺得很震驚的報導。
專欄作家羅金(Jose Rogin)在刊出的文章中表示,佩洛西當然有權利訪台,釋放出強烈支持臺灣民主的信號,北京無權乾涉。但是拜登團隊無法忽視相關的風險,怎麼辦呢?羅金解釋說,佩洛西將以正常程序搭乘軍機訪問臺灣。
大家知道,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的政要訪問臺灣,都是搭乘軍機的,不管是美國的議員也好,美國的國務卿也好,他們都是搭乘軍機去訪問臺灣。那麼現在佩洛西去訪問臺灣,她也會搭乘軍機。如果她搭乘軍機,美國等於是正在規劃對佩洛西的保護。
因為是軍機,所以就有可能會派遣戰鬥機給予密切的空中支援;另外,美國可能會出動航母。當然如果美國這樣大陣仗地去為佩洛西護航,可能會被中共解讀為一種挑釁,而非防禦性的措施。
現在就變成了一個弱雞遊戲,雙方都是不能夠示弱的。白宮現在沒有辦法公開表態,希望佩洛西延後訪問,因為這會被視為民主黨對中共示弱,所以拜登必須得展現堅定挺台的姿態。
其實佩洛西一旦搭乘軍機也好,或者調動航母也好,拜登也就不能說自己對這個事情不知情了,也不能說自己對這個事情不支持。因為畢竟美國的總統是三軍總司令,軍方的大動作都是需要總統批准的。
大家可能還記得,當年川普當總統的時候有一個事,當時佩洛西出訪的時候,有一個軍機準備要出發,川普就下令,不許軍機起飛。結果當時佩洛西就沒有成行。
所以這個事情如果有軍機護航,那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就是說拜登對此是支持的。
總而言之,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不管是周邊的外交環境,還是美國國內的政治氣氛,都不允許美國示弱。
所以我覺得,佩洛西訪台是會成行的,現在的概率已經提升90%以上了。當然我經常會給一個概率,我認為70%,其實是100%,但是總要打出一點富餘嘛。
前國務卿蓬佩奧發文跟佩洛西一起去訪台
24號,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在推特上@佩洛西說:我會跟你去。我被中國禁止入境,但熱愛自由的臺灣沒有。到時候見。
所以這一次,不但佩洛西會去,蓬佩奧可能也會去,可能會在同一個時間訪台。
中共的喉舌“環球網”25號急忙發文,中共已經多次就佩洛西訪台的計畫公開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必將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
蓬佩奧的表態也是跟他要競選總統有關係。因為他已經跟《金融時報》講,他要競選總統。如果他訪問臺灣,估計是給他的舉動非常加分。
中共那邊,目前還沒有一個官方的計畫,只是由胡錫進站出來表態說,可以用共軍的軍機伴隨佩洛西的飛機,要穿越台灣之類的。但是如果美國出動航母或者是軍機為佩洛西護航,中共這個計畫大概就必須要擱置了。
所以我感覺,中共最多可能也就是用軍機飛越台海中線,然後召回駐美大使,或者是搞軍演之類的,大概就到此為止了。
此事會否讓台海擦槍走火?
24號,臺灣前總統李登輝的幕僚張榮峰舉辦了一個新書發布會,書名叫《無硝煙的戰場》。
他說,1992年他和國策顧問曾永賢曾擔任過時任李登輝的密使,去北京見中共當時的國家主席楊尚昆,之後兩岸就創建了私下溝通的管道。中間還經歷了台海危機,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的時候,這個管道才中斷。
所以可以想象一下,當時1992年還有一個所謂的“九二共識”(其實是“九二無共識”),當時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建立一個兩岸溝通的渠道,就是避免誤判。
因為1992年的時候,李登輝大概已經可以準備在臺灣搞選舉了,就是要選總統。1996年的時候也選總統。當時中共是非常惱火的,因為如果臺灣搞選舉,臺灣變成一個民主國家,臺灣的前途就不再由一個獨裁的政黨國民黨來決定,而必須要由臺灣的人民來決定。而如果由臺灣人民決定,那是不大可能跟中共統一的。所以當時台海的關係應該說是相當緊張的。
所以李登輝也就不斷地派人跟北京之間進行溝通。這個事情一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的時候才中斷。
實際上在2000年陳水扁上台之後,張榮峰仍然擔任陳水扁的顧問,一直擔任到2003年。所以不管是民進黨也好,還是國民黨也好,他們都是要維持這種兩岸溝通的渠道的。
所以張榮峰在書中就記錄了當時諸多國際和兩岸往來的人物及事件,還原歷史現場。
不用說台海兩岸,就包括當年冷戰時期,核大戰一觸即發的古巴導彈危機,美蘇之間也是保留溝通渠道的。所以我相信臺灣跟大陸之間,仍然保持溝通渠道。只不過到了習近平時代,這種溝通渠道沒有那麼有效,沒有那麼順暢了。
獨裁者通常都是喜怒不測的,而且缺乏制約。像“動態清零”這種事,在任何一個正常社會都是不可能發生的,而且會有各種輿論的制約,科學家會出來說話,立法機構會通過法案,或者要求高法進行司法複核。所以在正常社會,一個極端性的政策基本上無法出台。
但是獨裁者他永遠可以憑着個人的好惡做決定,這就是為什麼學者們發現,任何一場人類的戰爭都沒有發生在兩個民主國家之間,也就是說,任何一場人類戰爭,都是獨裁政權之間的戰爭,或者是獨裁和民主之間的戰爭,而沒有兩個民主國家之間發生過戰爭。
現在的俄烏戰爭,你可能覺得俄羅斯也是民主,烏克蘭也是民主,但是其實俄羅斯並不是一個完全的民主國家。
通常來說,一個民主國家是不願意打仗的,打仗第一要死人,第二要花錢,所以民主國家如果打仗,一定會非常的小心,而且還需要國會的撥款,才能夠去維持這個戰爭機器的運轉。所以在民主國家之間發生戰爭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再加上現在的社會,兩個民主國家之間的戰爭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比如現在最值錢的東西是數據,還有知識產權,這個東西很難通過戰爭去獲得。不像以前的戰爭,我搶你的黃金或者搶你的土地,但是現在最值錢的東西其實是在人的腦子裡,是知識產權,所以通過戰爭去搶這些東西是沒有意義的。你完全可以通過非常優惠的政策去吸引人才,你花錢就可以買得到這些東西。
所以我覺得,在未來的人類社會,如果沒有獨裁國家,民主國家之間的戰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
在同一集YouTube節目中,章天亮教授還講到了以下內容:
- 有關英國保守黨黨魁的競選,現在已經看出,反共變成了一個共識,甚至可能變成一種政治正確。那麼在未來,所有國家的大選之年,是否對中共強硬會變成大家都競相競爭的一個領域嗎?
- 《華爾街日報》以“知情人”信息報導馬斯克有婚外情。小馬哥為此特發推回應:完全是胡扯。那麼他婚外情的報導是否與他收購推特有關係?
歡迎觀看完整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