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bay等電商網站上,可以發現許多標注爲來自中國的產品。這些商品的價格通常大幅度的低於美國市場銷售的同類產品,但是購買者往往需要漫長的等待。這些貨物需要從海關運輸到美國後,通過郵局或快遞公司送到民眾的手裡。《華爾街日報》引用海關數據庫資訊說,每天大概有200萬個這樣的包裹進入美國,每年的數額達到大約8億,其中5成以上來自中國直銷。這些產品能夠進入美國而且避開關稅,已經令美國的大型零售商受到損害。
在以往規則中,類似包裹被視爲微量快件,多爲價格低於800美金的國際快遞。這些快件在此前從未被計算在貿易逆差之內。繁榮美國聯盟經濟學家傑弗瑞(Jeff Ferry)指出,這些小型包裹運輸美國的時候,美國海關常常不會檢查其價值,導致這樣的跨國貿易做法變得非常普遍。而美國的貿易統計數據忽略了來自這類貨物的價值。
不過,這一長期問題可能會面臨轉折。從6月21日起,由於《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正式實施,美國海關需要調查所有來自中國的產品,檢查其中是否有涉及新疆強迫勞動製造的成分。這意味著,微量包裹也將遇到額外的檢查,如果出口者存在問題,將會受到罰款。
這樣的做法已進一步地增加了中國出口美國的難度。許多來自中國南方的企業主表示,他們已經收到了貿易方的通知,得知美國海關將會嚴厲實施《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這已經讓企業的貿易活動變得更困難。一些企業主表示,由於難以達到新的要求,在多重運營難度之下,不少人已經躺平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