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亞洲信貸策略董事總經理塞夫(Avanti Save)對《華爾街日報》評論説,中國地產商現在的債券交易情況像是出現了整體的財務危機,在仍然沒有違約的開發商中,有6成債券的交易價格低於面值的4成。
近年以來,受政府融資政策渠道收緊的影響,中國地產商轉而到海外發放債務籌集資金。但是自去年起,企業的債務暴雷事件層出不窮。包括恆大、佳兆業、花樣年、融創等數十家地產公司傳出美元債違約消息,引發行業地震。金融市場平台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地產商的高收益債券發行活動比五年期間的平均水平減少了9成。在今年第一季度,亞洲地區的發行活動同比減少了85%,只發行了44億美金的債券。
而到今年年底前,中企還有超過400億美元的海外債務需要償付。法國外貿銀行亞太經濟學家加里·吳(Gary Ng)評論説,今年將難以看到危機得到解決,“我們會看到更多中企地產商無法償還債務。”
行業指出,受美聯儲加息的影響,高收益債務市場在短期內沒有復蘇的跡象。在本周,美國股市走低拖累美元垃圾債的整體平均價格下跌一成,達到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多家知名投行選擇更保險的方法保存資本。貝萊德(BlackRock) 全球固定收益投資長利特(Rick Rieder)近日評論説,現在他們“用雙手緊握現金”,減持垃圾債並偏好高信用評級債券。這樣的做法也會在今年內減少垃圾債領域的交易活動。
整體行情的低迷也會顯著影響中企地產商的融資能力。Dealogic 在4月份的報告中表示:“行業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和困境,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債券市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