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銀行研究中心(ANZ Research)預計,北京政府的出口優勢可能會在2022年大幅度減弱,貿易順差可能會縮小至 2380 億美元,約佔去年曆史性的 6760 億美元順差的 35%。
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約佔亞洲國家出口總額的15%。根據澳新銀行數據,去年北京實現大幅度出口增長,得益於對歐盟的出口進一步增長,去年北京宣稱出口額增長了30%,對歐盟的出口增長為16%。
凱投宏觀的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由於外國需求疲軟和進口費用增加,烏克蘭戰爭將很快開始對淨貿易構成壓力。”
半導體短缺同樣是嚴重的問題,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澳新銀行指出,俄烏衝突加劇了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而中國的電子出口嚴重依賴芯片。
作爲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鎳金屬的供應也面臨中斷的風險。在去年,得益於特斯拉工廠的進駐,中國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去年中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的電動汽車數量增長了2.6倍,達到近50萬輛。而新的局面對中方的生產活動非常不利。
烏克蘭危機也導致油價波動,在本周出現回調後,油價在17日再度飆升至超過100美金的高位,這對於北京來説,仍然非常不利。行業認爲,如果北京政府獲得俄羅斯的低價原油,那麽情況會有所好轉。
但是,在目前的局面下,北京政府似乎已經正在對中俄關係轉換了口徑,在本周,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宣稱支持中國駐烏克蘭大使反戰親烏的宣言,而多家官媒也公開播出了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正面報導,這在一周前是難以想象的。
評論人士何旭指出,在經過和美國政界的密集談話後,北京政府現在對西方社會的制裁非常恐懼,因此做出一些公開與俄羅斯切割的做法,但是這樣的騎墻政策,非但不會讓西方解除警惕,還會讓原本建立聯係的中俄兩國翻臉,這可能會導致北京難以獲得俄羅斯的低價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