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今年1月份,印度的通脹率已經升至6%,遠高於疫情爆發前3.6%的水平,而斯里蘭卡在1月份通脹達到14.2%,達到10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
作爲新興市場的泰國,在這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物價低廉。但是到今年,泰國國內通脹已經上漲至3.2%。在疫情前的數年間,泰國的平均通脹率不到1%。由於能源價格暴漲,曼谷的卡車司機阻塞街道,要求政府降低柴油價格。
同時受非洲豬瘟的影響,泰國多地的豬肉價格變得難以承擔。一些家庭表示,他們只能吃其它肉品替代。
行業指出,包括韓國、印度和泰國等國都是能源與食品的主要進口國,而在全球市場上,兩類商品都變得非常昂貴。而地緣政治因素正在進一步的推進這個問題。
高盛(Goldman Sachs)的分析師表示,如果地緣緊張問題持續,油價可能會突破100美元的話,對新興市場的傷害可能會超過對發達經濟體的打擊,因為能源成本在亞太新興市場的消費預算中佔比更高。
此外,在亞洲一些國家也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疫情封鎖造成的打擊,而且一些國家的外來務工人員減少,也造成了這些問題。
為了控制房價和其他成本壓力的上升,許多亞洲國家已經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但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中國央行正在走相反道路。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負面影響。
德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學家周浩認為,即使亞洲的物價低於美國,但是大多數央行可能會需要在貨幣政策跟隨美國。
安盛投資管理公司(AXA Investment Managers)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姚遠認爲,美國市場預計最早3月份加息,也許亞洲央行會選擇晚一些跟進,但最終仍然會不得不選擇進一步收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