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台近日在報導中總結了拜登政府在三個領域的對中政策,認為:在人權領域,美國對中共步步緊逼;在經貿領域,美國對中共持續高壓;在外交領域,美國則對中共有張有弛。
一、人權領域
報導說,拜登政府在人權問題上一刻也沒有放鬆對中共的制裁,並列舉了以下行動:
1、2021年3月,美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針對中方在新疆侵犯人權的行爲,對新疆公安廳廳長陳明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書記王君正等多名官員進行制裁。此舉被視爲自六四事件以來,西方國家聯合制裁中國的罕見動作。
2、美國擴大了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名單,包括禁止美方實體投資數十家中企,並就中國在新疆的侵犯人權行爲,制裁了幾十個中方實體,禁止美企擅自對他們出口商品或技術。
3、2021年11月,拜登政府宣布,因中共侵犯新疆維吾爾族人權而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此後,英國、丹麥、比利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陸續跟進。輿論普遍認爲,美國的這一決定影響到了很多國家。
4、2021年12月,拜登簽署了《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禁止美國進口新疆產品,除非企業能夠證明相關產品不涉及強迫勞動。提出這項法案的議員之一盧比奧(Marco Rubio)認為,這是美國追究中共使用奴役勞工的責任而採取的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行動,並將從根本上改變美中關係。
5、拜登政府官員去年多次強調,要聯合美國的盟友,共同應對中共給國際秩序帶來的挑戰。而美國政府的確這樣做了。
美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認為,美國聯合盟友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共步步緊逼,是拜登政府對中政策的一大亮點,因為這戳到了北京當局的痛處。他說:“如果中共在人權問題上對外界一步步退讓的話,那麼這個政權很快就要垮臺了,因爲人權問題是當局維持其統治地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
二、經貿領域
報導表示,拜登政府延續了川普對中共的“高壓”經貿政策,一年來並未調整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數據顯示,美國仍對約三分之二的中國商品平均加徵近20%的關稅。
近日,拜登在記者會上表示,因為中方未能達成兩年前承諾的採購目標,他目前還不會考慮是否放寬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他說:“現在作出決定還爲時過早。”拜登還談到,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但目前情況尚不明朗。
在與川普政府簽署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共承諾在未來兩年裏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但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共僅完成了承諾目標的62%,其中農產品表現最好,達到了目標的75%,而能源產品表現最差,還不及目標的一半。
戴琪在2021年度的《各國貿易壁壘評估報告》中說,中(共)國仍然存在重大貿易壁壘,包括過剩產能、工業補貼、技術轉讓等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近日表示,美中兩國在這些問題上仍在保持溝通,但目前雙方還沒有談判計劃。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爲,華盛頓在這個問題上按兵不動顯然有政治上的考量。他說:“其實這些關稅在經濟總量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對美國來說無足輕重。但如果拜登解除這些關稅,那它的意義就非常重大了,因爲他會被認爲對華軟弱。”
三、外交領域:
報導分析說,在外交層面,美中兩國去年有過多次交鋒。總體來看,拜登政府大致保留了川普時期的強硬外交態度,但也在某些問題上表現出合作意願。拜登的對中外交政策可總結為,“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必要對抗時對抗”。
過去一年間,拜登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有過三次通話。拜登毫不避諱地談及新疆、香港、臺灣等兩國關係中的敏感問題。在2021年11月的視訊峰會上,拜登更是明確對習近平提出,中共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必須提高透明度。
2021年12月,美國資深外交官伯恩斯(Nicholas Burns)獲批出任駐華大使,將填補這空缺了一年多的職位。而在伯恩斯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他表現出強硬的對中立場,表示他不會對中國惡劣的人權紀錄保持沉默,並將與北京當局就此進行交涉。
不過,美方也反覆強調,美國不希望與中(共)國發生衝突。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近日表示,華盛頓無意尋求改變中(共)國的體制,而是尋求“與中(共)國共存”。
陳奎德談到,當前的美中關係較川普離任前,表面上似乎少了一些火藥味,但這並不一定是件好事。他認為,雖然目前美中關係似乎顯得更平滑一些,但如果美國不持續向中方外交施壓的話,有可能會被中共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