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之音報導,丁弘彬認為,儘管最近的美中貿易統計數據並未完全反映美中脫鉤的趨勢,但很明顯的是,美中貿易的步伐正在放緩。他提到,目前許多大型跨國公司正在撤出中國,“即使是沒有全面撤出的,也至少在大幅減少它們在中國的運營。”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與香港之間的貿易在2020年與2021年分別下降了11%和2.4%;與此同時,美國與越南之間的貿易在2020年和2021年則分別增長了16%和14%。
對此丁弘彬說,“如果我們把越南視為一家新興的世界工廠,那麼美國與越南的貿易數據,使得越南非常有希望取代中國,名副其實地獲得這個稱號。”
資深經貿分析師托納爾森(Alan Tonelson)與丁弘彬持相同看法。他認為,中國在習近平任下繼續回歸“毛澤東主義”,只會加強全世界減少對中國經濟下注的決心,而減少的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在幾年前所能想像到的水平。
托納爾森表示,雖然歐洲和亞洲國家與中國脫鉤的進展比美中脫鉤要少得多,但即使歐洲和亞洲的國家,也出於對供應鏈韌性和國家安全的擔憂,決定讓其企業的採購更加多樣化,並限制中(共)國在電信和機器人等行業的參與。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在經濟方面延續了川普政府對中共的強硬路線,而且,美中經濟脫鉤的戰略在美國國會也贏得了跨黨派的支持。
對於2022年美中脫鉤的前景,托納爾森表示,在2021年,美中經濟脫鉤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特別是在貿易和直接投資方面。而2022年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美國2021年對華政策的重演:在新技術領域和人權等方面的相關製裁、延續川普時期對中關稅,去除更多對這些關稅的豁免,等等。
丁弘彬認為,隨著2022年疫情可能得到有效遏制並且結束,美中兩國的經濟都將出現增長趨勢,因此,美中貿易或許在2022年有所增加。但是,美國與其它國家和地區,如越南、台灣、印度等之間的雙邊貿易關係將持續強勁增長。另外,科技行業和某些特定的勞動密集型製造商將會繼續調整其在中國的業務,或縮小規模,或撤出中國。
丁弘彬說:“美中經濟脫鉤是許多因素導致的結果,美中貿易戰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中國缺乏版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私營部門財富的流失,以及驅逐勞動密集型製造商的政策,正在使得中(共)國日益失去對外國企業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