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觀神韻: A+!請繼續下去!
Peter Haurus當天身穿中式服裝來觀看神韻。他的衣帽上有“壽”“福”等漢字,還有一條中國龍。演出結束後,他一直在大廳裏挑選神韻演出的紀念品。
![Peter Haurus學中文已有三十年,當天他身穿中式服裝觀賞了神韻演出。](https://img.soundofhope.org/2022-01/1641841940676.jpg)
他告訴記者,三十年前他就開始學中文了。他現在在做一些中英文翻譯的工作,主要是關於考古和藝術方面的。他說他開始接觸中國文化時,就喜歡上了中國的詩詞和書法。他會六種語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西班牙語、德語和希伯來語。
“中國的文化非常有感染力,非常有魅力。對於很多西方人來說,中國是很神秘的。但同時也是被認爲是有威脅的,人們會談到毛澤東,談到習近平。”但是今天神韻演出所展現出的中國,讓Peter覺得“是經典的、傳統的中國,全是美麗在裏面!”
“看到古老的文化,通過這樣一種現代的方式表現出來,非常美麗。讓年輕人可以學到,讓文化成爲有活力的東西,而不是博物館裏、或是學校裏教的那種沈悶的東西。”他說對比自己當年學中文時,只能去中國城那些比較髒的電影院看老電影。
他認爲神韻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讓不是中國通的人也能領略到中國文化,“能做到這一點是非常有成就的!這很重要,因爲在西方、在美國,如果你不展現自己的話,別人就不知道你,那自然你在人家眼裏就什麽也不是。生活就是這樣,你必須要自己站出來。如果你自己不去做的話,你自己都不在乎的話,世界怎麽會在乎你?”
Peter很喜歡神韻的天幕背景,“特別有意思,祝賀神韻,這是非常聰明的方法!很多高科技在裏面,時間配合上又是那麽精準,當演員跳上舞台的時候,他要和高科技中的那個人物切換得天衣無縫。我相信這裡面有很多心血。”
他還表示自己對這種現場表演比較熟悉,因爲他的前女友就是位演員,所以他知道這種現場的演出對於演員來說要面對多大的壓力,“所以神韻演員們真的成就非凡!”
談到演出中關於當代中國的故事,Peter認為“神韻的表現手法非常有智慧。也很感人,把這種精神信仰呈現的方式很美麗。演出只是講了這種信仰的重要,而且用舞蹈的形式來表現,非常的優雅。”
對於演出中呈現的關於創世主的信息,Perter覺得“很美妙,很美麗,也很正面”。他相信創世主的存在,“雖然科學不能證實,但是我相信。”
他想對神韻的藝術總監說:“非常棒!A+!請繼續下去!”
“每年都是一套全新的表演,這工作量太大了!我想這一季的演出一結束,他們就會馬上開始著手准備下一季。明年我還會回來看!”
“從神韻中感受平和、寧靜,和諧、友善”
Louise退休前是一位醫生,當天她和女兒還有小孫子一起來觀看了神韻。神韻演出的票是女兒送給她的生日禮物。
“演出太棒了,我非常非常喜歡!舞蹈、色彩都太美了!”“我從演出中感受到平和、甯靜,大家在一起,非常的和諧、友善。”
她告訴記者,小孫子今年七歲,在學中文。她覺得神韻演出“把過去帶入了未來。我們要保持傳統,不要偏離得太遠,因爲這是人們的根。”
她想告訴所有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神韻,而她自己也想明年再來看,將翹首盼望全新的節目。
能在疫情期間看到神韻,也帶給Louise特別的感受。“人們在家裏待得悶壞了,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麽。觀看神韻讓你覺得又能踩到地面了,踏實了。”
神韻演出也帶給她一種激勵,“希望大家都能很好的相處,更多的和平,沒有紛爭。”
“我現在就想從頭到尾再看一遍神韻!”
Barbara Weinstein家經營印刷業。當天,她和朋友、兒子、兒媳和孫女,五個人一起來觀看了神韻。
Barbara的兒子喜歡演出中的一切:“神韻不同凡響!舞蹈、音樂、歌聲、色彩、現場樂團以及整個製作,所有的元素,真是美不勝收!”
他特別提到:“當我看到所有舞蹈演員整齊劃一的動作時,我觀察了每個演員,大家都很完美。”
Barbara的朋友很喜歡神韻舞台的背景天幕:“我特別喜歡3D的動態天幕,演員從天幕進入舞台的瞬間很讓人興奮。”
Barbara自己則表示,神韻呈現的每個故事都令她感動,“故事太多了,喜歡每一個舞劇,特別是美猴王,太逗趣了!這些故事涉及到方方面面,也讓演出更有意思。”
她和朋友都認同神韻的理念—-展現共產主義之前的中國,“中國的事情讓我們感到震驚和難過,演出也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了在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麽。”
Barbara認爲,神韻演出展現的中國文化“博大廣闊,既有代表性,又充滿了趣味。”
因爲太享受這場演出了,Barbara很不想讓神韻離開。“我看過無數的現場演出,我只想說,我還想再看一遍神韻。就像廣告裡那個小孩說的:‘我現在就想重新看一次神韻!’演出剛剛結束了,我現在就想從頭到尾再看一遍!”